蝙蝠的朋友是谁(蝙蝠的亲戚是谁)
一项研究发现,吸血蝙蝠可能是夜间吸血的动物,但它们也能建立牢固的友谊,在需要的时候互相帮助。
周四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发现,在圈养环境中形成社会关系的吸血蝙蝠,即使在被放回野外后,仍然保持着这种关系。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通常很难判断在动物关系中,“伴侣忠诚”是由于互相帮助的直接成本和收益,还是由于一些共同的历史关系。但在这个实验中,蝙蝠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相互记忆并互相帮助,即使它们不需要这样做。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3只野生雌性吸血蝙蝠及其人工繁殖的后代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为了鼓励它们互相帮助,并衡量这些关系,研究人员扣留了一些蝙蝠个体的食物,“以诱导它们为社会梳理毛发和反刍食物。”
他们发现,没有得到食物的蝙蝠更有可能被其他蝙蝠喂养。这种合作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吸血蝙蝠之间尤其罕见,因为它们必须为帮助同伴付出代价——互相喂食,它们必须反刍自己的食物。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杰拉尔德·卡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除了人类之外,很少生物会有这样的行为,为了帮助你,我付出了明显的代价,而你和我没有血缘关系。”
然后,蝙蝠被放回它们原来的栖息地,身上戴着小传感器来监控它们的行为。尽管它们现在和其他没有参与实验的蝙蝠一起组成了一个更大的群体,但在实验室里生活在一起的“测试”蝙蝠被“粘”在了一起——它们有更高水平的社交梳理、食物分享和亲密接触。
研究人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蝙蝠在野外继续它们的友谊,这一事实“表明,当它们一起生活在笼子里时,这种关系不仅仅是为了方便。”
“这有点像在高中的朋友,”卡特说。“毕业后,你从这种结构化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你是继续与那些人保持联系,还是与他们失去联系?”这取决于你的个性类型和你分享的经历。这正是我们在这项研究中所追求的。”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像人类一样,吸血蝙蝠之间的友谊通常会因为它们共同的过去经历而得到加强。
然而,有时人类在高中毕业后会渐渐疏远——同样地,并不是所有的实验室蝙蝠友谊都能在野外存活下来。特别是,人工圈养的后代在回到野外后留下了咬痕,最终离开了巢穴。这项研究表明,它们可能试图飞回它们的出生地——实验室,也可能未能培养出自然的野生蝙蝠行为。